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编者按
国企改革挺进深水区,福州市国资委以产业链党建破题,澎湃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福建支部生活》2025年第9期《榕城天空格外“忙”》,专题报道福州冶城集团低空经济产业链党建工作,展示国企如何聚“链”成势,“链”向未来。
原文如下
水上飞机掠过闽江,物流无人机在楼宇间精准投递包裹,巡查巡检的“鹰眼”俯瞰三坊七巷……作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面对这片万亿级蓝海,福州如何抢占发展高地?未来又将“飞”向何方?
从“单兵”到“集群”,“链”动产业腾飞
低空经济细分领域众多,过往企业常各自为战,如何破局?
今年,福州由冶城集团牵头搭建联建平台,依托产业链党建项目,在发改部门的指导下,牵头成立全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吸纳骨干企业入链。目前,平台已汇聚央国企、科研院所、民企等96家单位,辐射带动上中下游400余家低空企业,推动产业从“单点作战”迈向“链式融合”。
这种协同效应正转化为看得见的成果。
在福州市空域领航科技有限公司指挥大厅屏幕上,多架无人机在数字地图中穿梭巡航,实时传回监测信息。这正是冶城集团与链上企业福州铁塔协同打造的三江口段监视网试点实况。
“现在监视到的是福州市勘测院‘综合飞一次’的无人机。通过一次飞行,我们就可以完成查盗采、排污、桥梁安全等多重巡查巡检任务。”空域领航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蔡明毅说,“未来像这样的飞行活动会越来越多。随着福州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将逐步实现全域低空飞行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
“‘综合飞一次’项目是福建省低空经济领域首个获批并发行的专项债项目,计划部署180台套无人机及机巢,构建覆盖福州全域1.2万平方公里的无人机网络。”福州规划设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家金介绍。
截至目前,“综合飞一次”项目己布设35台套机巢,自今年5月以来累计飞行729小时、1834架次,总航程达21391公里。
协同力量同样体现在攻克技术难关上。
今年5月,闽江沿线低空感知设备布点发生信号干扰等问题。这些难题提交至福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后,产业链协同力量迅速反应。在产业链党建联建单位的协助下,团队迅速在烟台山和中洲岛锁定两个新点位,为低空感知设备布设扫清障碍。
同时,一支以党员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火速集结,向低空感知监管平台构建与多模态数据融合两大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在中国电信高级专家、党员张志华的带领下,团队仅用两周时间,便突击完成了设备部署、海量数据采集、核心算法优化及最终数据输出全流程,成功在闽江青年广场上空织就一张低空智能感知网。
“这套融合了5G-A、无人机Remote ID(远程识别)、TDOA(到达时间差)定位及光电感知技术的先进低空监测体系,其技术集成度与先进性走在全国前列。”当无人机腾空而起,感知平台清晰捕捉到飞行器信号与飞手精准位置时,张志华难掩激动。
金融“活水”+人才引擎,共筑发展生态
产业的腾飞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依托产业链党建联建平台,一支由 12 家金融机构组成的低空金融服务团为链上企业开通了直通车服务。
截至今年6月,金融服务团团长单位福建海峡银行已为30多家福州低空经济产业链链上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4亿元。
数字的背后,高效运转的精准金融创新体系功不可没——制订低空经济产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组建金融助理团队主动出击。
今年6月,福莱航空中标“综合飞一次”监管平台无人机供应项目,作为轻资产中小企业,传统抵押信贷模式难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供应时间紧,资金周转期只有两周时间。”企业负责人回忆。
在严守风控底线前提下,金融助理陈燕敏连夜定制方案,仅用3天完成尽调审批,以高效服务满足客户需求。“金融扶持破解了我们发展中的难题,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福莱航空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金融助理团队已开展走访座谈 20余次,对接企业超50家。“超八成企业首访即提出金融服务需求。”金融助理洪韵说,“我们不是在银行等客户,而是在链上主动找需求。”如今,金融助理团队平均每周走访2至4家企业。“过去只看单体企业风险,现在也看产业链韧性。”洪韵深有感触。
与金融支持并驾齐驱的还有火热的人才培养。夏日炎炎,福莱航空无人机飞行培训中心的CAAC执照考点,考生操控的无人机在空中“画”出流畅弧线。“低空经济热潮涌动。去年底,中心每月‘飞手’执照报名约 200人,本月已超900人,增长近4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福州抢抓风口,联合高校职校竞逐长空:4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成立全省首家民办低空经济产业学院;5月,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高新区共建产业学院;6月,福睿旺公司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成立空天无人机创新研究院……
“产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产教融合中心副主任李祈丰表示,学校将立足产教融合,为福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与创新双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